公车上书是什么意思?

公车上书是什么意思

成语拼音: gōng chē shàng shū
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政事
成语解释: 公车:汉代官署名。指举人进京应试。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
成语出处: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东方朔传》:“朔初入长安,至公车上书,凡用三干奏牍。”
百度百科: 公车上书,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,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·载湉、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《马关条约》的事件。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,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。

公车上书的造句

公车上书

1、目的还不简单,无非是担心去了招贤馆之后,就和东方朔一样,如果没有那次公车上书差点就这样一辈子埋没下去罢了。

2、百零十多所高学校一起指责,这就有点像清末的公车上书一般。

3、我想还是象康有为一般的公车上书,还是模仿孙中山愤然而起,或是另寻出路,落荒而逃。

4、苏文进门时,刘彻正在看公车上书的那三千竹简,看了片刻,不禁发笑,继续看,又一阵发笑,之前的战事交给卫青苍紫处理,他才有心如此发笑。

5、康有为等发动公车上书,掀起维新变法的高潮。

6、他一生为国为民,曾参与“公车上书”,维新失败后赴马来西亚,历经艰苦卓绝的开发,开辟出“新福州”垦殖地,为家乡贫苦农民开辟生存之路,造福一方。

7、多所高学校一起指责,这就有点像清末的公车上书一般。

8、适逢公车上书,康有为等奏上变法之本,帝览而喜之,随召见康有为、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。

9、痛定思痛之下男同事们都另谋出路,只有向外发展了,众人联名公车上书,严正要求联谊,于是偶尔能够与别的部门一起聚餐。

10、晚清末年,江南才子林牧岳进京赶考,适逢公车上书,无意中结识康有为等人,加入强学会,成为一名维新派人士。

11、康有为一开始就篡取公车上书的美名,中学历史课本说到这一段又犯浑了,马关条约激起众怒,是松筠组织官员上书三十一次。

12、并始终抱着上医医国的宗旨,积极参与康有为公车上书意图变法,主张救国自强,在当时的瑞安,聚集一批思想进步人士。

13、公车上书高一的上学期一过,开不开文科班,就成为一个争论焦点。

14、其实也和所谓公车上书差不多,我想这次分班肯定不止我们一个班上的人有意见,应该是我们整个二年级都会有意见,所以我的方法很简单。

15、可是他不灰心,最后和他的弟子梁启超等人联名公车上书,才算引起了光绪帝的注意。

THE END